明朝时期,江南地位的经济繁荣,文艺发展昌盛,造就诸多“绝世才子”,比如文征明、祝允明、唐伯虎等等,练就一手绝妙书法,名气照耀古今,不过江南的书卷气浓厚,当时创作的字帖,呈现典雅之风。
图片
就像上述几位名家,擅长行书、楷书的偏多,草书略显式微,擅者只有祝允明,正因如此,后世普遍认为,祝允明乃是明代“草圣”,能力无人匹敌,实际上,文征明的儿子——文彭,十分精通草书。
图片
古代的“父子书法家”很多,例如王羲之和王献之、欧阳询和欧阳通、宋徽宗和宋高宗,很多儿子的水平和境界,远远超越父亲,却因名气不够,被世人忽略,当今默默无闻。
图片
文彭就是如此,遭到父亲的名气遮盖,可是论及草书水平,文彭胜过父亲和祝允明,当为明代“真草圣”,据史料记载,文彭诸体皆能,行楷较弱,草书最优越,师法王羲之、钟繇、张旭、怀素、孙过庭等人。
图片
真正掌握古人精髓,“草法”根基深厚,再加上其父文征明的悉心教导,文彭无论是基本功,还是文艺修养,皆胜过同时代的书家,曾考出“明经廷试第一”,同时意于篆刻,号称文人篆刻流派的“开山鼻祖”。
图片
所以他写的草书,除了飘逸温雅的书卷气,还有古拙之风,质感高级,我们欣赏隆庆二年(1568年),即晚年时期,笔法成熟之后,抄写的《滕王阁序》。
用笔自如婉转、精熟从容,笔笔遵循草法,控笔准确,字体衔接畅达,气脉毫不凝滞,布置和谐,错落有序,饱含萧散质朴之风,动势鲜明,境界极其高妙。
图片
詹景凤的《詹氏小辨》评价其字:“篆、分、真、行、草并佳,体体有法,并自成家,不蹈父迹”,后世也说:“笔法全然二王矩度,点画俯仰向背呼应有情,造诣韵致不减文徵明。”
图片
这幅《滕王阁序》真迹尚存,清朝藏在内府,字迹保存精善,墨色如新,无一处缺损,目前收入台北故宫博物院,可时常临摹,通过墨迹,学会更加精细的古人“草法”,以及灵活转换毛笔,利于之后临摹深奥的晋唐法帖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文彭《滕王阁序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是全新经折装,装裱精细,使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图片
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此帖极为高清,市面罕见独此一家,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、细腻,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,全都一览无余,见此品如见原作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图片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